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自2018年秋季开始,在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开始了信息技术全过程融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的实践研究。2019年底,申报并立项了省级教改课题:《“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教、评全过程融合实践研究》,2020年开始,在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及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进行了实践检验和成果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一、成果的形成过程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因此,学院自2018年秋季起,开始了信息技术与学、教、评全过程融合的实践探索。其目标在于自主开发教学、学习、评价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四个重构(重构学习体系、重构教学空间、重构学习过程,重构教与学的关系)建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形态。在此基础之上,全面推行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校园,建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监测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开展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价。
       在教改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考察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轨道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有成功经验的院校,经过深入调研,发现上述院校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方面做得较好,既能满足教师开展备课、授课、学习指导等教学活动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的需要,但普遍存在两大问题:第一,使用多个信息化平台,虽然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但由于各平台之间数据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融通存在壁垒,因而无法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学教评实施标准,也给各平台沉淀数据进一步开发研究利用带来困难;第二,各院校在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面均有所欠缺,很少利用信息化平台的沉淀数据和学习轨迹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的评价与改进,职教界对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的融合路径、方法、理论研究较多,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的融合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因此,课题组在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学教评全过程融合的同时,更加注重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对教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搭建融学、教、评于一体的信息化智慧平台
      建设信息化智慧平台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搭建,涵盖智慧互动教室、智能多媒体教室、高清自动录播教室、微课室及课程制作中心;平台搭建,涵盖线上学习平台建设、课堂教学互动技术支持、跨校区互动教学平台建设及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建设;资源建设,涵盖资源门户平台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建设、通识课资源建设及特色资源库建设;
系统开发,教务教学业务运行管理系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学生学习效果综合评价系统,教学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及教学数据服务系统。
(二)信息技术与“学”的融合实践
      借助信息化平台,学生以手机为终端,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校园。课前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共享的教学资源,实现与教师点对点实时互动,通过资源学习、课程预习、获取课堂任务等预习过程,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高效使用零碎时间,实现随地随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课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互动抢答、随堂测试等方式紧密跟随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通过生讲生评、生讲师评等方式变成课堂学习的主角,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课后学生通过平台持续学习,并利用综合评价系统开展自我评估,通过系统各类测试、作业的智能评分,实现即时性反馈测试结果,实时了解和自我评估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优化方法,提升学习效率,通过长期采集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偏好、认知水平等个体学习状况特征大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形成学习情况报告,更加“真实”地全面评估学生学习能力,自我诊断学习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策略提供客观依据。结合信息化平台学习特点,课题组还自主创新了“LTAO”学习模式,推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了学生自驱力成长,提升了学生整体信息素养,最终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信息技术与“教”的融合实践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利用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在线课程布置预习任务和课堂教学要求;课上利用信息化课堂教学平台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实施翻转课堂;
课后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布置和批改作业,互动答疑,开展单元测验,同时激发学生利用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在线课程自我学习,自主提升。信息技术与“教”的融合,增强了课堂教学互动,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对教师教学理念产生颠覆性冲击,使“课堂革命”成为教学新常态。
(四)信息技术与“评”的融合实践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平台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综合教师在线教学行为数据、学生满意度数据、学生考核成绩数据等,根据不同专业或课程要求赋予不同的权重,建立基于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完成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化和数据化,通过在实践中科学规范地选择质量评价视角,合理选取质量控制要点,确定各级评价指标和参照标准,建立科学的、整体性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全面客观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量表,以学生满意度和目标达成度为评价起点,搭建教学过程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分析系统,做好课堂教学数据的采集、清洗、存储、共享、分析与管理,将传统课堂教学“灰箱”透明化,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多元化、多维度的挖掘和分析,建立教学质量预警机制,加强课堂反馈,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评价更加准确和科学。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面:课题组创新了以信息化平台全过程学习轨迹为基础的“全程、实时、多元”学生学习效果综合评价,在探索增值评价过程中,建立了学习效果综合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实施连续性监测,了解学生动态发展过程并实时反馈,取得较为满意的应用效果。
三、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通过制度创新解决统一单平台还是多平台同时使用问题
       课题组针对使用单平台和多平台进行了SWOT分析,开展了问卷调查,得出统一使用单平台更有利于信息化学教评推广实施和沉淀数据的进一步开发使用的结论。随后,通过完善的顶层制度设计与标准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教学标准》《信息化课程建设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暂行办法》《信息化教学学生过程化考核标准》等制度指引下,统一使用精华信息化平台,同时与平台开发企业密切沟通,发现问题随时更新,结合学院实际,个性化开发平台、升级功能,并通过组织信息化教学平台使用培训,微信群实时答疑,提高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熟练度。
(二)通过管理创新找到信息技术与学教评全过程融合路径
       各种教学模式(“5E”教学模式、ADDIE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OBE成果导向教学模式、CDIO教学模式等)如何顺利与信息化教学平台无缝衔接;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如何融合信息技术;如何避免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使用而忽略了教学的核心地位和导致教学目标的弱化与缺失;如何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为解决这些问题,学院专门成立诊断改进督导处,专注信息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修订《教育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教学能力比赛参赛管理办法》《绩效分配方案》《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高校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量化推荐办法》,调动改革积极性;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指导教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组织好翻转课堂和开展互动教学,保持教师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组织系部教学观摩课、学院优秀教师示范教学公开课等示范性活动。种种措施,在强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找到最佳融合路径。
(三)通过方法创新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热情
       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但绝大多数学生皆有向学之心也毋庸置疑。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习惯使用互联网沟通,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同样,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也习惯通过互联网,通过手机。基于此,课题组通过创新、推广、应用“LTAO”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了有效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通过技术创新评价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针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化手段不足问题,自主开发了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基于平台数据开展教学质量监测评价;自主开发了信息化学习效果综合评价系统,基于平台学生学习轨迹开展“全程、实时、多元”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四、成果创新
一)自主搭建与开发信息技术支撑下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化监测评价平台
       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程实施连续性监测,了解学生动态发展过程并实时反馈,在客观评价教学效能和整体、个体发展成果的同时,一方面帮助学生观察自身进步,提高学习主动性,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指导教学团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效果。
二)创新信息技术支撑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LTAO学习模式
       构建“学习(L)-思考(T)-内生(A)-外化(O)”的联动过程,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念为指导,在课前、课中、课后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辅助作用,每一次学习都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自发思考开始,通过教师线上指导、适当启发与点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来实现融会贯通,并以学习成果的输出表达作为终点,在循环提升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
三)创新信息化平台全过程学习轨迹为基础的“全程、实时、多元”学生学习效果综合评价
       以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测评结合信息化平台的全过程学习轨迹记录开展过程评价;项目学习结束后,由企业专家对团队运营项目进行结果评价;以平台沉淀数据结合动态标准化测试数据和阶段性自陈式量表,为每名学生建立能力性和社会性增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连续性监测,实时反馈学生动态发展过程,科学计算得分,同时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得分代入“GSM”(获得分数)增值评价模型,建立综合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实施连续性监测,了解学生动态发展过程并实时反馈,在客观评价教学效能和整体、个体发展成果的同时,一方面帮助学生观察自身进步,提高学习主动性,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指导教学团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效果。
五、成果的应用及推广
       在信息技术与学、教、评全过程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学院在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中共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其中2支教学团队作为河南省代表队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国赛,并在国赛中勇夺三等奖1项,首次参加河南省青年教师课堂创新大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建设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支、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主持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项目2项、在线精品开放课程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在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中也屡获佳绩,指导学生获得4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
成果在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也进行了推广,两校共计400余名教师,5000余名学生参与了成果应用,两校均反映:学校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成绩斐然,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信息素养培育有效,教师教学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技术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基于平台数据开展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基于平台学生学习轨迹开展“全程、实时、多元”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客观真实有效,具有较高示范推广应用价值。成果的运用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教学推广、评价模式改革等都有较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友情链接

Friend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