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规章制度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基于教学平台数据的教学质量评价暂行办法

来源: 作者: 点击量: 时间:2020-08-17
  为了贯彻落实《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2019-2022)行动计划》精神,改革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实施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数据的过程性教学督导和质量评价,以此推动课堂革命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暂行办法》,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思路
  基于教学平台数据的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部分,以百分制计算,占总体质量评价成绩的35%。
  该评价以学期为时限,以任课教师教学质量为观测评价目标,以课程为观测单元,依据《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对不同性质的课程,按不同的指标体系,利用学院信息化教学平台,对任课教师教学过程的主要质量观测点进行观测,形成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过程性评价。
二、主要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
(一)理论课程主要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
1.教学资源(25分)
(1)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课件(PPT)(10分)
每一门课程均应在学期开学之前完成上传,不得缺项。评价数据采集时间:新学期开课前。
(2)教学设计方案(10分)
每一门课程,每次上课前应上传本课次(2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从开课之日起,每四周为一个评价周期,学期末不足四周的按实际周数计算。
按校历、教学进度计划,本评价周期内实际完成上传教学设计方案个数除以应完成教学设计方案个数,得到本评价周期教学设计方案上传任务完成率。
本学期教学设计方案上传任务完成率为各评价周期教学设计方案上传任务完成率的加权平均值,权数为各评价周期的周数。
教学设计方案上传任务完成成绩 = 本学期教学设计方案上传任务完成率×10
评价数据采集时间:评价数据采集时间为本评价周期的次周一,学期结束完成全部评价过程。
(3)课程资源(5分)
包括微课、习(试)题及扩展性材料等教学辅助材料。每一门课程,每个学期均应及时推送有关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使用。
评价数据采集时间:课程结束前。
2.资源访问(25分)
任课教师每次课程(2学时)之前,应有计划向学生推送课前预习资源和任务,并组织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研究,每次推送任务应不少于2项。
每生每次课程访问有效点击(阅读时长不少于30秒钟)资源应不少于2次。
资源访问任务完成率 = 学生实际访问次数÷学生应访问次数
学生应访问次数=学生人数×课次数×2
从开课之日起,每四周为一个评价周期,学期末不足四周的按实际周数计算。
本学期资源访问任务完成率为各评价周期资源访问任务完成率的加权平均值,权数为各评价周期的周数。
学期资源访问任务完成率成绩 = 本学期资源访问任务完成率×25
评价数据采集时间:评价数据采集时间为本评价周期的次周一,学期结束完成全部考核过程。
课堂互动(30分)
任课教师每次课程(2学时)均应根据课程性质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完成有效互动2次以上。
按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和授课班级数,课堂互动次数任务完成率 = 实际完成互动次数÷应完成互动次数。
应完成互动次数=班级数×课次数×2
从开课之日起,每四周为一个评价周期,学期末不足四周的按实际周数计算。
本学期课堂互动次数任务完成率为各评价周期课堂互动次数任务完成率的加权平均值,权数为各评价周期的周数。
学期课堂互动次数任务完成成绩 = 本学期课堂互动次数任务完成率×30
评价数据采集时间:评价数据采集时间为本评价周期的次周一,学期结束完成全部考核过程。
4.课后作业(20分)
任课教师每两课次(每课次2学时)均应布置作业不少于1次并组织学生完成。
(1)作业布置(10分)
按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和授课班级数,课程课后作业布置次数任务完成率 = 实际完成作业布置次数÷应布置作业次数。
应布置作业次数=班级数×课次数×0.5
学生作业提交(10分)
按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和授课班级数,课程课后作业提交率=实际提交作业人次数÷应提交作业人次数
应提交作业人次数=应提交作业学生人数×应提交作业次数
应提交作业学生人数=课程班级人数之和。
应提交作业次数=应布置作业次数。
从开课之日起,每四周为一个评价周期,学期末不足四周的按实际周数计算。
课程课后作业布置次数任务完成率和课程课后作业提交率是各评价周期相应指标的加权平均值,权数为各评价周期的周数。
课程课后作业布置次数评价成绩=课程课后作业布置次数任务完成率 ×10
课程课后作业提交评价成绩=课程课后作业提交率 ×10
任课教师课后作业评价成绩=课后作业布置评价成绩+学生作业提交评价成绩。
评价数据采集时间:评价数据采集时间为本评价周期的次周一,学期结束完成全部考核过程。
(二)实训课程主要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
1.教学资源(40分)
(1)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15分)
每一门课程均应在学期开学之前完成上传,不得缺项。评价数据采集时间:新学期开课前。
(2)教学设计方案(15分)
每一门课程,每次上课前应上传本课次(2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从开课之日起,每四周为一个评价周期,学期末不足四周的按实际周数计算。
按校历、教学进度计划,本评价周期内实际完成上传教学设计方案个数除以应完成教学设计方案个数,得到本评价周期教学设计方案上传任务完成率。
本学期教学设计方案上传任务完成率为各评价周期教学设计方案上传任务完成率的加权平均值,权数为各评价周期的周数。
教学设计方案上传任务完成成绩 = 本学期教学设计方案上传任务完成率×15
评价数据采集时间:评价数据采集时间为本评价周期的次周一,学期结束完成全部评价过程。
(3)课程资源。包括微课、习(试)题、扩展性材料及其他教学辅助材料等。(10分)
每一门课程,每个学期均应及时推送有关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使用。
评价数据采集时间:课程结束前。
2.资源访问(30分)
任课教师每次课程(2学时)之前,应有计划向学生推送课前预习资源和任务,并组织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研究,每次推送任务应不少于2项。
每生每次课程访问有效点击(阅读时长不少于30秒钟)资源应不少于2次。
资源访问任务完成率 = 学生实际访问次数÷学生应访问次数
学生应访问次数=学生人数×课次数×2
从开课之日起,每四周为一个评价周期,学期末不足四周的按实际周数计算。
本学期资源访问任务完成率为各评价周期资源访问任务完成率的加权平均值,权数为各评价周期的周数。
学期资源访问任务完成率成绩 = 本学期资源访问任务完成率×30
评价数据采集时间:评价数据采集时间为本评价周期的次周一,学期结束完成全部考核过程。
3.课后作业(30分)
任课教师每两课次(每课次2学时)均应布置作业不少于1次并组织学生完成。
(1)作业布置(15分)
按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和授课班级数,课程课后作业布置次数任务完成率 = 实际完成作业布置次数÷应布置作业次数
应布置作业次数=班级数×课次数×0.5
(2)学生作业提交(15分)
按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和授课班级数,课程课后作业提交率=实际提交作业人次数÷应提交作业人次数
应提交作业学生人次数=应提交作业学生人数×应提交作业次数
应提交作业学生人数=课程班级人数之和。
应提交作业次数=实际布置作业次数。
从开课之日起,每四周为一个评价周期,学期末不足四周的按实际周数计算。
课程课后作业布置次数完成率和课程课后作业提交率是各评价周期相应指标的加权平均值,权数为各评价周期的周数。
课程课后作业布置次数评价成绩=课程课后作业布置次数完成率 ×15
课程课后作业提交评价成绩=课程课后作业提交率 ×15
任课教师课后作业评价成绩=课后作业布置评价成绩+学生作业提交评价成绩。
评价数据采集时间:评价数据采集时间为本评价周期的次周一,学期结束完成全部考核过程。
三、基本要求
(一)教学资源
1.教学资源应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方案和微课、习题、教学视频及其他教学辅助材料等。
2.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方案等应是教师团队或教师本人原创。复制、引用他人教学成果不得产生版权纠纷。
3.上传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必须按照学院教务处的标准要求和规定的格式制作。
4.教学资源应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5.教学设计新颖独特,体现教学重点难点解决方案。
(二)资源访问
1.教师应按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布置访问任务,组织学生访问。
2.教学资源访问重点辅助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学习理解。
(三)课堂互动
1.课堂互动是由任课教师主导,以启发学生思考为目的,通过情景设置、讨论、设问等方式开展的一种教学问题研究方法。
2.课堂互动包括合作性互动、对抗性互动、竞争性互动等多种形式,具体方式包括问卷、抢答、答题、讨论等。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创新互动形式。
3.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课堂互动要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课堂氛围基础之上,科学创设情景是关键。
4.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情绪和主动性调动与有效的课堂把控结合起来,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序。
(四)课后作业
1.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任课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任务,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布置作业并督促完成。
2.布置作业要做到数量适中、难易适中。
3.任课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提交情况及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对学生作业存在的重点和共性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成绩核算
(一)以上四项(实训课程为三项)成绩汇总形成任课教师本学期基于教学平台数据的教学质量评价成绩。
(二)任课教师考核评价成绩按课程计算,担任多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其考核成绩为多门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值。
(三)任课教师所在系(部)负责教师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各项任务完成的时间、数量和质量进行实时观测、督导和考核。

 


友情链接

Friend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