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为更好地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保证课程建设的有序进行,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课程建设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遵循“整体规划、分层实施、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进行。
课程建设的思路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主干课程为重点,以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材建设和课程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改革,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
明确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形成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建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科学机制,实现课程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明确课程负责人,形成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团队;完善课程教学基本建设,形成完备规范的课程教学档案;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内容能反映最新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符合课程教学规律、反映课程教学特色。
在全面开展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使全校的课程合格率达到90%以上。在此基础上,进而选拔校级重点课程,推出一批省级精品课程,力争打造出国家级精品课程。结合课程改革与建设,把一批课程改革成果融合到培养方案中,实现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机衔接。
三、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
合理规划课程建设工作,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计划具体。改革有方案,有措施,有预期成果,时间分配恰当,配套措施可行。
(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一般由3名以上的教师组成。团队成员要求团结协作,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主干课程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或实训教师。课程教学团队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坚持相互听课和集体备课制度,推动教学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
(三)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1.教材选用合理,建设规范科学。选用教材和配套教学用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注重国家规划教材的选用和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齐全。积极开展教材建设,鼓励建设立体化教材。
2.实践教学环节管理规范。有实践环节的课程,按计划开出实践项目,设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实验开出率高,实验设备完好。能很好地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四)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总体思路、具体计划与配套措施。注重把本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及时吸纳到教学内容中;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之间的关系;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必要时可调整课程设置,将成果及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2.依据学校制订教学大纲的规范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格式规范、各环节安排合理,突出重点、难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五)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和开发创新。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建设,推进实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践教学手段引入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课程设计紧密结合专业实际,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2.提倡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原则,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运用好网上课程教学平台,推动教师与学生的网上交流与互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七)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严格执行学校的考核制度。考核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考核方法适合本课程性质特点,考核结果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命题有较高的信度和层次梯度,主干课程一般应建有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平时考核应有记录,考后教师应对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情况及课程考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评价。
(八)课程教学档案建设
教学档案(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讲稿、授课计划、推荐教材、实践指导书、实习报告、记分册、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试题库等)完备,编制符合学校规范要求,保存完好。教案的编写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规范化的教学程序,要注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的紧密联系,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总结主要反映改革思路和建设成果。
四、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
1.课程建设的程序一般为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各系(部)应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本专业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有计划地进行主干课程的建设,定期举行本系(部)的优秀课程评选,积极申报学校的精品课程评选。
2.为使课程建设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学校每年受理5门左右的精品课程立项,适当投入,主要用于课程的教学资料、教材、师资培养及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等。
3.学校将每年进行一次精品课程评选。各系(部)根据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自评,教务处组织由专家、有关领导参加的评估小组,按照课程建设标准对各系(部)推荐的参评课程进行评估验收并择优提交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
4.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符合校级精品课程条件的,学校授予“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精品课程”称号。支持其继续完善,优先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选。
5.获得学校“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以后每年接受一次检查,如与评估指标不符,将责令整改;若有重大教学事故或教学质量明显下降,将取消其“精品课程”称号。
6.对在课程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成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五、其他
1.本意见解释权属于教务处。
2.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